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我把西海岸的历史说给你听
转载
徐玉梅于 2019/11/18 17:14: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西海岸文博
作者:西海岸文博
109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北距黄岛区驻地(原胶南市区)4公里,位于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据传,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在古代有过佛教兴盛的时期。大珠山山文物颇多,尤以石窟为珍,多为隋唐时代遗物,属小型石窟,俗称“石屋子”,系在高大岩石上凿成,内有佛像浮雕等。
位于黄岛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峡沟村西1.5公里处的一块高约6米、面积185.9平方米的巨石半腰。(图1)
窟门面东,高0.90米,宽0.70米,门外南侧浮雕一立虎,北侧浮雕一卧虎。窟室东西长1.4米,南北宽1.5米,窟室的南北壁自0.8米处起脊呈屋状,通高1.5米。窟内浮螺髻雕像30尊。正面雕佛像8尊,主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左右“胁侍”立于须弥座上。左“胁侍”的东侧雕3尊坐佛,右“胁侍”的西侧雕2尊坐佛;南、北壁上雕的是各三排造像,皆趺坐。(图2)其中,南面内壁的下排浮雕3尊造像,中排浮雕6尊造像,上方浮雕1尊造像,共10尊造像。北壁的下排浮雕5尊造像,中排浮雕6尊造像,上方浮雕1尊造像,共12尊造像。1984年公布为胶南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下旬,日本龙谷大学教授佐藤智水教授到胶南考察石窟,在中日文史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来模糊不清的造像旁的文字辨认出大部分:
峡沟西山石窟正面共有八尊造像,中间最高大的坐像即是供养人敬奉的佛坐像。佛作低平肉髻,面相瘦长,颈短肩宽,体魄雄健,虽然面部表情已经湮灭不清,但是仍可感受到佛法庄严。佛的左右站立者谦恭有礼,虔诚有加,按照一般佛教造像的排序应是二菩萨。但是佛右侧的站像文字中有“道壹”,只是“壹”字不清晰,未能确定,如果是的话,当是山东境内佛教造像的又一重大发现。僧安道一,是北朝一位神秘的僧人。“北齐至北周一系列的摩崖及石壁刻经的内容、环境、文字特色、刻制年代等各个方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们都有一个宏伟规划的刻经事业,由僧团组织分阶段实施。而僧安道一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僧安道一553年至580年在数处北朝时刻中题记留名,生卒事迹不详。”(《泰山、铁山刻经同出北周论》日本立正大学 桐谷征一)但是峡沟西山石窟内这一行文字“□□主田道壹”由于字迹辨认不清,不能明确认定。民族大融合和南北文化交流,中原式和西域式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从并存到融合,使峡沟西山石窟在造型上同时拥有中原式秀骨清像与西域式丰圆脸型特点,在人物精神面貌上,淳朴庄静与潇洒飘逸相结合而产生了温婉娴雅,富于内在生命力的新形象,从整个造像中使人感到更浓厚的社会生活气息。像这样保存完整的石窟造像在黄岛区是绝无仅有的,艺术价值很高,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时代特色,这次文字的新发现对研究胶南区域佛教造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峡沟西山石窟所在巨石
▲图2:石窟内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