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行风在线
9月9日
青岛市司法局
局长万振东
做客《行风在线》
“你是什么垃圾?”
谁能想到
曾经这样一句“挨揍开场白”
在垃圾分类面前
竟会变成日常用语
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有害垃圾还是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自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上海市从幼儿园的娃娃到古稀老人,从社区干部到忙碌的上班族,已做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生活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青岛在内的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是一种趋势,青岛市在多年前已经开始进行初步的分类,就垃圾分类制定专门的法规规章。
现在工作还在推进中,原计划9月份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审议。
—— 万振东 青岛市司法局局长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017年以来,上海、厦门、西宁、广州、深圳、重庆、太原等地分别发布了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在全国进行二十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在条例中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全国性的立法也提上日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6月25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进行了专章规定。草案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将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及相应罚则。
内容包括提倡垃圾源头减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科技创新;鼓励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进行有效结合;细化分类投放、运输等条款增强实用性等。
《办法》的出台实施,将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 万振东 青岛市司法局局长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26亿吨左右,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分类的好处,在上海有明显效果。
(6月、7月和8月的数据对比,湿垃圾的分出量在提高,干垃圾的处置量在减少,一些被混入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也被分离了出来。)
截至8月底,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较2018年底增长了5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了1.3倍;干垃圾处置量比2018年底减少了26%。
据统计,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
以垃圾焚烧为例,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少垃圾处理量)、减排(减少污染排放量)、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在当前我国各城市试点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每个城市分类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按照“干”“湿”分开,有的地方则是分为“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进行投放。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区分这些垃圾呢?
平常生活中的垃圾,主要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以及其它垃圾。
▪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墨盒、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
▪ 可回收物垃圾
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废纸壳、废旧衣物等。
▪ 厨余垃圾
剩菜剩饭、茶叶渣、残枝落叶、骨骼内脏、果皮菜叶等。
▪ 其它垃圾
宠物粪便、烟头、污染纸张、废旧陶瓷制品、灰土、一次性餐具等。
只要搞明白了上面四大类基本划分,那就基本不会扔错垃圾了。
下期《行风在线》预告
青岛市司法局副局长 李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