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劳动者风采】 张德蒙:蓝色药库“追梦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总工会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劳动者风采】 张德蒙:蓝色药库“追梦人”

转载 徐玉梅2023/03/29 13:39: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 作者: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 19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开 栏 语



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根据上级部署要求,自即日起,“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公众号开设“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劳动者风采”专栏,以典型人物报道形式,展示新区劳动者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工会十八大和省第十六次工代会胜利召开的生动局面。

今天刊发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德蒙事迹:


张德蒙:蓝色药库“追梦人”



工匠语录

“我有一个梦想,让大海里的海藻变成能够治病救人的药物,利用海洋资源,守护人类健康。”

——张德蒙



▲张德蒙在“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进行产品分析研究  摄影/封安波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时常穿梭在样品间和分析仪器间,他就是实验室副主任张德蒙博士。
张德蒙,1985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入职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从事海藻酸钠组织工程材料纯化、改性及基于藻酸盐的植、介入医疗器械的开发研究。入选青岛市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当选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西海岸新区“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团队,荣获青岛西海岸新区“最美驻区企业职工”。
从一位实验室普通研发人员,成为国内海藻活性物质提取、改性及应用专家,张德蒙硬是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攻克了“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产品的产业化,体现了一位时代工匠的担当。



梦想,源于“守护人类健康”的美好初心

张德蒙从事的攻关课题,与用于肿瘤、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心力衰竭、肝衰竭、尿失禁等重大疾病治疗用的医用敷料、注射材料、植介入制剂及细胞支架等一系列医疗器械产品材料密切相关。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读博期间,所在的团队主要研究海藻酸钠、壳聚糖两类海洋源生物医用材料提取、改性及应用,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囊化组织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帕金森、顽固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成为国际微囊化组织细胞移植领域的领跑者。

但是,“做实验”与“搞生产”存在很大差别。当时,张德蒙所在博士团队虽然制备出了能够满足体内植入要求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但该实验室成果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产业转化。

2016年,张德蒙自博士毕业后,离开导师团队,加入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酸钠生产企业,明月海藻这个平台承载着张德蒙对项目转化的希望。

“我的梦想就是能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为榜样,建设蓝色药库,守护人类健康,不辜负马老师的期望。”张德蒙说。



筑梦,唯有天道酬勤

“在国内,超纯海藻酸钠产品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研发过程充满了枯燥,而且不会一帆风顺。但由于海藻酸钠中杂质种类多样、过高的溶液黏度等障碍,海藻酸钠超纯制备规模化困难重重。在超纯海藻酸钠的产业化过程中,主要挑战在于工艺过程、设备配置、技术参数等产业化关键环节无可参考的方案与资料,技术团队工程化经验几乎为零,起步时可谓‘一穷二白’。”而张德蒙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的实验室成果产业转化。

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微孔过滤,原料溶解后需要通过微孔滤膜除去其中的泥沙、藻体残骸等杂质。张德蒙发现,原方案采用平板滤膜,100L溶液约需要2平方米的过滤面积,且需依次用孔径5微米、2微米、0.8微米滤膜共过滤3次。若采用板框过滤机,每次需贴敷滤膜20-30片,若任1片发生破裂泄露,就需要重新过滤。因此,可估算整个微孔过滤操作,至少需要3台板框过滤机、3台转储釜,耗时8-12小时。为此,张德蒙和助手将平板滤膜更换为折叠滤芯。折叠滤芯,以10英寸为例,直径75毫米,长300毫米。孔径5微米、2微米、0.8微米滤芯依次串联,大小不及半个板块过滤机,而完成全部微孔过滤操作仅需30分钟,且不需使用转储釜。

又比如活性炭脱碳过滤。由于海藻酸钠溶液较为黏稠,加入活性炭之后的脱碳过程极为困难。原工艺采用板框过滤机脱碳,存在料液残留量大、操作繁琐不便等问题。张德蒙将脱碳板框过滤更换为自行设计的仿叠片过滤器,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料液残留,产品得率可提高5%以上。可不要小瞧这5%的得率,一年下来可以多回收5公斤产品,价值数百万。

过滤过程也是缓慢地,极端情况一滴一滴流出来,近百升的液体最多需要经过数天时间才能完成1道过滤工序,这就需要24小时轮值,时刻盯着压力表、流量计、集液罐……每当到了这个阶段,张德蒙只希望实验环节顺利不出异常,吃饭、睡觉,能凑合就行。

最终,历时1个月,手舀瓢端数万升溶液,于2019年首次完成了实验室公斤级超纯海藻酸钠的制备,为超纯海藻酸钠的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逐梦,从“蔚蓝”走向“深蓝”

2020年10月,张德蒙带领团队建成年产200公斤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实现了该材料的产业化,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成为继美国杜邦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家能够批量生产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的企业。
2021年9月,明月海藻集团超纯度海藻酸钠原料产品完成CDE登记备案,标志着体内植入级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正式开启国产化之路。
如今,以海藻酸钠作为微囊材料的细胞微胶囊技术已在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临床研究。来自苏州、北京、成都、武汉等地的多家医药制品企业,开发的肿瘤介入凝胶制剂、人工血管、心肌修复水凝胶等医药制品,均用到张德蒙团队的超纯海藻酸钠。
“我们纯化后的海藻酸钠在细菌内毒素、重金属、杂质蛋白等杂质含量,黏度等结构参数控制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国同类产品。随着基于海藻酸盐的体内植入高端医疗制品开发与应用的不断成熟,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对于团队研发的产品,张德蒙信心满满。


探索永无止境,在攀登蓝色药库高峰的道路上,张德蒙心无旁骛,迎难克艰,专注创新。目前,张德蒙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编著《海藻酸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海洋功能性食品配料》等6部/章,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PCT专利3项,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项,PCT专利1项。作为核心成员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岛市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同时还主持了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化改性研究室建设,成功搭建起挤出、乳化、喷雾等多套微胶囊化制备创新体系,为藻酸盐植、介入医疗器械开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平台基础。

 “我要像一棵海藻那样,忘己利他,回馈生养自己的大海。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把开发海洋药物、守护人类健康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张德蒙说。 


封安波 殷世山)


推荐阅读

黄岛街道总工会:企业注销职工就业遇困,工会无缝衔接帮助就业

志愿服务再结硕果丨真情巴士驾驶员王金军获评“山东好人” 荣誉称号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人文化宫摄影公益课开课啦!快来报名参加吧

《工人日报》版面头题点赞真情巴士“好人共生”效应

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

审核:丁守芬

编辑:殷世山

投稿信箱 : gh85172269@163.com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